欢迎访问中国国资管理培训网    今天是:
首页 > 管理咨询>> 正文

迈向“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2018-02-13 17:56: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者:这份“双一流建设方案”出炉了,能不能谈谈方案的出炉过程以及特色?
记者:这份“双一流建设方案”出炉了,能不能谈谈方案的出炉过程以及特色?
刘伟: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论证和实施过程其实是一个凝聚力量、凝聚共识的过程。国家相关方案出台后,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近中远期建设目标。前后经历半年多时间。学校28个职能部门,29个学院系参与了方案编制工作,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近50次,组织了2次校内外专家咨询论证会,召开了30次左右的座谈会,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完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等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红色高等学府,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和摇篮。作为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是我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掉底色,不忘本色,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学科评估中,人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人大80年办学历程中,最亮眼的成绩、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刘伟:时代的呼唤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了更高期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下,学校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引导一流学科在解读中国实践、创立中国理论方面下功夫,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表率,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入选“一流大学”梯队中的A类高校。中国人民大学14个学科获国家遴选认定为一流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全国领先。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哲学、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按照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口径,入选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三。
记者:作为人文社科特色突出的高校,“双一流”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刘伟:最大的难点在于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自信、话语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起先导作用的是坚定教育自信,坚定哲学社会科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因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当前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要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学校一直强调要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坐标中去竞争、去发展,要主动到世界舞台中央去展示,在国际坐标中去谋划,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标准和人大方案。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强化全球问题意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引导优势学科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方面提炼标识性概念,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通过搭建跨国研究平台、建立海外中心、探索设立国际研究基金,与世界主流学术圈开展平等交流对话,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历史悠久,两千年前的《大学》即提出“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双一流”建设首先应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华民族以新成就、新面貌、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且正在以新活力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一重大历史方位,加强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不辜负历史和时代赐予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辜负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责任,坚定信心,奋力前进。
以陕北公学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高等教育成长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不仅能够创办一流大学,而且党的领导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学校“双一流”建设自信的基础所在。学校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历史契机,全力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力争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代表,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造就一大批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栋梁之材的榜样,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建设

上一篇: 中国电信秘籍:我们创业去!
下一篇:河南邮政:在开拓中创新 在转变中

分享到: 收藏
最新课程
推荐专家
  • 王吉鹏董事长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集团管控理论

    了解更多>>

  • 高亚莉,女,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了解更多>>
  • 江百灵 会计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

    了解更多>>
  • 职务:主任、党委书记
    单位: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博士长期在国

    了解更多>>
  • 刘霄仑,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中国注

    了解更多>>
  • 卢力平,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

    了解更多>>

  •  文宗瑜博士长期潜心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具体运用的研究

    了解更多>>
  • 张庆龙,男,1974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

    了解更多>>
  • 郑洪涛简介
    郑洪涛,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

    了解更多>>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
    • 邮箱:mail@gzglpx.com
    • 联系电话:010-57026968

    关注有惊喜!